绿窝窝生出金蛋蛋

沟壑变“绿窝窝”,高西沟村的生态治理样板

高西沟村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是黄土高原上生态治理的一个典型范例。过去,高西沟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山上光秃秃,沟底杂乱石头。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的农作物收成不理想,人们长年忙碌却无法充实饭碗。面对这一状况,高西沟的村民开始思考如何转变现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经济繁荣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姜良彪担任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后,始终坚持着建设生态村庄的信念。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治理沟壑、保护水源、植树造林等措施,逐渐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村民们通过持续的努力,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目标。如今,高西沟村已经形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山峁绵绵,碧水环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

为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姜良彪带领全村积极探索发展产业的道路。他们通过增加生态环境的建设,将产业结构调整为“三二一”:即林地占比49.7%,草地占比.1%,基本农田占比17.1%。年,高西沟开始种植山地苹果,利用土壤富含有机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取得了丰收的成果。目前,高西沟全村有71户果农,在亩土地上种植苹果树,每亩可产斤优质苹果,总产值约为万元。

除了山地苹果产业,高西沟村还发展了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近年来,他们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和红色党建资源,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通过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观光、园中采摘、生态研学等产业的发展,高西沟逐渐实现了转型升级。

天气护航,高西沟苹果的质量保证

高西沟的苹果产业不仅仅依赖良好的生态环境,还需要应对不确定的天气因素。大风、降温、霜冻等天气对于处于花期的山地苹果具有破坏性,一场冰雹就足以让原本价值4元一斤的苹果贬值为5毛一斤的残次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西沟村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积极采取人工防雹措施,保障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年起,高西沟就建立了观测站,提供山地苹果专题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年,米脂县气象局在高西沟村中心位置建立了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共有8个高炮作业点和4个火箭作业点,实现了对主要冰雹路径的全覆盖。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苹果受损的风险,使高西沟的苹果基本没有再被冰雹破坏。

从“绿窝窝”到“金蛋蛋”,高西沟的经济繁荣

高西沟的治沟治坡工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高西沟村的绿色家底不断积累,同时也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致富。

年,高西沟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7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2万元。村庄的环境变得美丽宜居,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山地苹果成为了村庄的金蛋蛋,给村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产业的发展壮大,高西沟的未来将更加光明。

总结:

高西沟村是黄土高原上生态治理的典范之一。通过多年的治沟治坡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高西沟村成功地将自然环境从贫瘠变为富饶。村民们通过种植山地苹果、发展小杂粮产业以及生态旅游,实现了经济繁荣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高西沟村还与气象部门合作,采取人工防雹措施保障苹果产业的质量。通过这些努力,高西沟村实现了从“绿窝窝”到“金蛋蛋”的华丽转变,成为了一个山青、水净、村美、人富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izhizx.com/mzxtc/16858.html


当前时间: